孩子睡觉打呼噜、张口呼吸、反复鼻塞……去医院一查,医生诊断:“腺样体肥大,可能需要手术。”
很多家长一听到“手术”二字就慌了:“一定要切吗?不切会怎样?切了会有后遗症吗?”
今天,我们就用7个关键问题,为您解答有关腺样体肥大的各种困惑。
腺样体为什么会肥大?
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(类似扁桃体),属于免疫系统的一部分,能帮助孩子抵抗病菌感染。
反复感冒、鼻炎、过敏等刺激会导致腺样体“过度反应”,出现病理性增生,堵塞后鼻孔和咽鼓管,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。
腺样体肥大有哪些危害?
如果腺样体持续肥大不加以干预,可能会在短期内造成:
鼻塞、张口呼吸、睡觉打呼、憋气,甚至引起睡眠呼吸暂停;反复中耳炎(听力下降)、鼻窦炎。
长期影响则包括面容变丑:上切牙突出、下巴后缩、嘴唇上翘;生长发育迟缓:长期缺氧会影响孩子的身高、智力、专注力。
图源:视觉中国
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? 一点钱程
并不是所有腺样体肥大的孩子都需要手术切除。如果符合以下情况,医生通常会建议手术:
堵塞严重,堵塞后鼻孔大于70%,影响呼吸。
睡眠呼吸暂停,表现为频繁憋醒、缺氧。
反复发作中耳炎、鼻窦炎,且药物治疗无效。
合并扁桃体肥大,影响呼吸或吞咽功能。
面容或发育已经受到影响,比如牙齿畸形、身高增长缓慢。
最关键的原则是,保守治疗无效并严重影响健康,就可以考虑手术。
可以先尝试保守治疗吗?
答案是可以的。以下情况可先尝试用药物进行控制:
轻度肥大,堵塞小于50%。
症状不严重,偶尔打呼、无憋气。
过敏或鼻炎引起的腺样体肥大,在控制过敏症状后有可能缩小。
常用的保守治疗方式有鼻喷激素:如糠酸莫米松、布地奈德鼻喷剂。抗过敏药: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。生理盐水洗鼻。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,比如过敏性鼻炎、鼻窦炎。
如果用药2到3个月后仍然没有得到改善,则可以考虑手术。
手术怎么做?全麻危险吗?
目前,腺样体手术以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为主。这种手术的特点是微创,通过口腔操作,无外部伤口。手术中出血很少,且只需要10到15分钟。而且恢复快,一般在术后1到2天,就可正常饮食。
至于家长们最担心的全麻问题,大可不必担心。现代麻醉技术很成熟,单次短时间麻醉对大脑并无影响。
其实,麻醉的风险远低于长期缺氧带来的危害。
术后会复发吗?
一般来说,5岁以下的孩子复发率较低,大约为5%,大多数孩子在切除后效果持久。如果合并过敏性鼻炎,则需要继续控制炎症,以减少复发可能。
手术后,孩子鼻塞、打呼噜会明显减少,睡眠质量会提高,深度睡眠增加,中耳炎、鼻窦炎的发作次数会降低,发育也会得到改善。
不手术会怎样?
如果符合手术指征,却拖延治疗,可能会导致腺样体面容不可逆,最终需要正畸或手术矫正。长期缺氧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和身高。反复感染,还会导致听力受损。
(作者马兆鑫为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耳鼻喉科主任;张秀娟为东方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)一点钱程
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